柳公权字体骨力遒劲。倡导“书贵瘦硬方通神”。故有“颜 筋柳骨”之称。柳公权的传世作品以《金刚经刻石》、《玄 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
赵体字形趋扁方,笔画圆秀,间架方正。撇画,捺 画,以及横比较舒展,字势横展。借用行书,有的 字介于行楷之间,显得流美动人。
福建寿山石浙田石浙江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清康熙豇豆红釉印盒佳士得2013明永乐剔红牡丹纹印盒清乾隆粉彩仿石纹镂雕金钱纹墨床香港苏富比2014北京保利2014苏富比2013二中国书法发展史及名作欣赏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帛书演变逐渐演变至今主要形成有五种书体
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如笔筒、笔架、笔 挂、笔洗、笔舐、笔船、砚滴、水丞、水盂、 镇尺、臂搁、墨盒、墨床、印章、印泥、印 泥盒等等。
清康熙 青花“虎溪三笑”纹笔筒 香港淳浩2013春拍 RMB 46.1万
临摹范本有: 1、《曹全碑》 2、《张迁碑》 3、《史晨碑》 4、《礼器碑》 5、《乙瑛碑》 6、《石门颂》 7、《西狭颂》 8、《华山庙碑》 9、《鲜于璜碑》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 平竖直,可作楷模。 发展于魏、晋(魏碑),到唐代达到顶峰(唐楷)。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 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
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 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英烈彪炳之事。 本帖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常常 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 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捺”的要领:藏锋起笔,转向右下方行笔、顿、 提出。(注意笔画由细到粗)
“钩”的要领:藏锋起笔,笔行作竖状,至钩处开云 开云体育 顿后稍提,并快速向左钩出笔锋
“折”的笔法要领:藏锋起笔作横,至折处稍提 后顿,再转势向下行竖,至末处收笔回锋。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帛书、 演变逐渐演变,至今主要形成有五种书体: 篆书(包含大篆、小篆) 隶书(包含古隶、今隶) 楷书(包含魏碑、正楷) 行书(包含行楷、行草) 草书(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 障碍。秦始皇统一国家后,丞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称 为秦篆,又叫小篆,其中《绎山石刻》、《泰山石刻》、 《琅玡石刻》、《会稽石刻》即为李斯所书,历代都有极高 的评。 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 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 字。 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 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 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
大篆:《毛公鼎》、 《散氏 盘》 、《大盂鼎》、《石鼓 文》 、 《虢季子白盘》 。
《散氏盘》:清乾隆初年 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 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 故宫博物院。
由李斯创立的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到了西汉,于是隶 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 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蜕变,结体由纵势变成横势,在东 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开云 开云体育之称。
1、“文房四宝” 笔:齐、健、尖、圆 狼毫、羊毫、兼毫等等 墨:墨块:胡开文 墨汁:一得阁、中华 纸:生宣(写意、书法)、熟宣(工笔画)、 半熟宣;初学者可选用毛边纸。 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横钩”的笔法要领:露锋起笔向右横行,至钩 处转笔向下作顿,然后渐提向左下钩出。
一忌心浮气躁。书写着必须平心静气、全身心的投入,一丝 不苟的去书写,心理稍有波动,动作就会变形,笔画就达不 到精美的要求。 二忌见异思迁。选定了一本碑帖就需要坚持不懈的联系下去, 不能今天学这个体,明天学那个体,到头来什么都学不到。 三忌粗枝大叶。楷书对笔划结构要求相当严格,何处该实接、 何处该虚接,哪笔粗,哪笔细,何处宽、何处窄,都相当到 位,非常有分寸,必须多去领悟碑帖其中奥秘,才能掌握要 点。 四忌急于求成。所谓“三年画十年字”,书法的本质特性决 定了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取得成功。三个月坚持可入门, 三年坚持可小成,八年坚持可大成,终生坚持可集大成!
悬针竖:藏锋起笔,向右下顿笔后转势直下, 慢慢提笔收起,使笔画呈“针”状
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此 诗苍凉多情,惆怅孤独。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 有感而出的。《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 “天下第三行书”,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为了 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 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楷法最为著名的四大家: 唐欧阳询(欧体) 唐颜真卿(颜体) 唐柳公权(柳体) 元赵孟頫(赵体
颜真卿中年作品以《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为其代表作, 老年作品首推《颜勤礼碑 》,晚年作品则以《麻姑山仙坛记》
馆阁体指流行于馆阁及科举考场的书写风格,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 特指楷书而言,是一种方正、光沼、乌黑、大小一律的明代官场书体。 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五指执笔法(推、押、钩、格、抵 ) 2、腕法 枕腕 、提腕 、悬腕 3、笔锋 中锋、侧锋、露锋、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