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建设,破解青少年暑期看护难的问题,共青团章丘区委打造“希望学堂”暑期托管项目,在充分摸底调研和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实施步骤、活动内容、组织保障等方面制定标准、规范流程,打造了一本工作手册、一套学习课程、一组评先树优的“章丘模式”,实现了“希望学堂”在全域18个街镇同步高质量开班。
根据上级团组织工作要求,结合前期工作实际,制定《章丘区“希望学堂”工作指导手册》,对志愿者管理、场地选择、青少年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执行标准。
“三个+”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一是面试+培训,让最适合的志愿者上岗。按照1名志愿者对应10名青少年的配备要求,对所有报名的志愿者进行集中面试,综合考虑其专业特长、志愿服务经验等因素,层层选拔、优中选优,按照比例为每个“希望学堂”配备1名专业志愿者和N名辅助志愿者。同时,制定《章丘区“希望学堂”志愿者守则》,组织志愿者参加市区两级的岗前培训,明确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二是保险+补助,让志愿者工作更安心。为所有志愿者统一购买保险,提供相应的午餐和补助,为志愿者做好安全和生活保障。三是考勤+证明,提升志愿者的获得感和荣誉感。由团区委机关干部、街镇团组织负责人和社区负Kaiyun App下载 全站责人三方组建“希望学堂”督导专班,对志愿者实行线上、线下考勤,对学堂开设情况进行实地督导,对服务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志愿服务结束后,对督导专班评估合格的志愿者发放志愿服务证明。
场地布置灵活不随意。本着安全方便的原则,协调各街镇选择青少年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的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村委会办公用房等地开设“希望学堂”。配齐配全书桌凳、投影仪、黑(白)板、空调(风扇)、学习用品、文体用品、教学用具等,并统一安装监控探头,制定暑期托管应急预案,确保教学安全顺利进行。
“六个一”规范学员管理。开课前,统一召开一次家长会、签署一份托管协议、购买一份保险单,把服务宗旨、安全责任、规章制度等问题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与家长建立联系。开课后,制定一份签到表、一张接送卡和一张请假条,家长持卡接送,并签字确认,青少年因故不能入学需提交正式请假条,避免由于衔接不到位而出现家庭、社区“两头空”。
跳出“就团论团”的封闭模式,与职能部门、街镇、高校、企业等深度协作、良性互动,打造“1+1+X”课程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层次提升学堂效果。
第一个1为规定课程,志愿者进行备课。团区委列出作业辅导、红色教育、文学国学、安全自护、健康体育、文化艺术、手工制作、自然科学、文明礼仪、基层通识等10大类课程备选菜单,指导志愿者根据专业特长,将课业辅导与素质提升进行融合,自行制定课程表。经团区委、街道团(工)委审核通过后,进行集中备课、磨课、试讲。在授课过程中,志愿者根据青少年的接受程度和课堂反馈及时进行调整,确保课堂学习质量。
第二个1为创新课程,专业人士进行送课。团区委联系对接青联委员、职能部门、高校师生等资源,开展“一堂好课”活动。市青少年宫将系统网课、专业教具送入课堂,市城管局讲解垃圾分类常识,区红十字会讲授自救急救知识,“三下乡”大学生讲解科学小实验,青联委员将传统文化、书法技巧、朗读朗诵、法律知识等带进课堂……一堂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更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X为各学堂特色课程,街镇社区联系授课。各街镇充分挖掘辖区内的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历史文化资源,带领青少年体验特色文化。明水街道请青年歌唱家现场授课,文祖街道带领青少年走进农村感受乡村振兴,刁镇街道组织“黄河大集”非遗文化进课堂,埠村街道带领青少年性教育基地进行红色教育……一次次实地观摩让青少年了解了家乡文化,培养了对家乡的感情,更对家乡发展产生了满满的自豪感。
青少年的收获、志愿者的努力和街镇社区的付出得到了家长社会的一致认可,团区委通过举办一次结业仪式、选树一批优秀、延伸一次服务,激发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希望学堂”持续开展。
举办一次结业仪式,展示青少年学习成果。邀请家长走进学堂,通过节目展演、作品Kaiyun App下载 全站展示、致谢感恩等环节,共同见证青少年的成长。圣井街道举办作品展暨颁奖仪式,白云湖街道为青少年颁发奖状,官庄街道为青少年颁发结业大礼包。这是一个暑托班的结束,更是新学期的开始,青少年都带着知识、友谊、自信等满满的收获开启新的求学之旅。
选树一批优秀,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根据团区委、街镇、社区综合评定,对表现突出的18名志愿者进行集中表扬,同时选树组织有序、课程丰富的6个街镇为优秀组织单位。通过选树,提升了志愿者的获得感,同时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激发了街镇的工作热情。
延伸一次服务,推动托管工作常态化。在现有暑期托管的基础上继续发力,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拓展“希望学堂”托管班的服务范围和功能,逐步实现托管服务的常态化、普及化、规范化发展。在相公庄街道开展二期暑托班,延长服务时长、扩大服务范围;在明水街道试点开展周末托管服务,真正实现了托管服务常态化。
“希望学堂”将团区委、街镇、社区、家庭及四方涉及到的每个人都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不仅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更让青年志愿者找到了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着力点。下一步,章丘团区委将持续深化“希望学堂”暑期托管项目,做好拓展服务,切实解决假期“看护难”的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更优环境。